
浏览次数: 时间:2025-04-19 02:36:25
近日有网友发帖称,新职业:给AI喂屎!每天生成十几万篇内容,商战太可怕了,直接数据源头污染!
布㊣置下灯光,DeepSeek一问,最下面答案居然是推荐购买金贝的灯,有点怀疑,说明已经开始广告植入了。找一个自己特别擅长的方向问一问,有的也不太准确,其输出结果远不如一个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的人好。
AI其实只是✅降低了搜索门槛,让那些对互联网毫无感知的人也能得到个看着像样的答案。但是其实这个答案有时候被数据污染,会错得离谱。
今天和一个门户网站的朋友吃饭,她说他们现在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给AI喂屎,每天生成㊣十几万篇✅内容,污染AI的搜索源。所以你们用的Deepseek联网情况下会变笨,可能和这个有很大关系。
这个发言内容简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品牌,但是可谓石破天惊。言下之意,就是有人故意在大数据里“投毒”,也就是投放错误㊣信息,来混淆视听,让读者接受到错误信息。
影响开始会有一些,但AI有它的学习机制,影响不会太大,这在某些意义上反倒会促进AI的成长。就好像大家小时候看到吃的,就会往嘴里送,也不管脏不脏有没有毒,但大人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吃。
2024年10月,新京报发文,近日,新华社发文从多个方面对AI提出了批评,《警惕“AI污染”乱象》一文指出“去年以来,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热潮,其颠覆性应用让许多行业和网民受益。
然而,一块硬币有两面,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而来的也有一些负面问题,由信息垃圾导致的AI污染越来越突出。”
确实,随AI技术的㊣飞速发展,互联网内容生产力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,然而,这种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:
在某些热门社交平台上,充斥着大量AI生成的虚假账号;某小说平台的账号,依靠AI“创作”,一天可更新50部小说,月更字数上千万,但行文常常逻辑不通□□、辞藻空洞;AI内容创作甚至亮相学术界,某顶尖高校学者在SCI发表的论文,因插图为AI生成监听器原理图,且错误百出,仅发表3天㊣被撤稿,沦为学界笑柄……
由此可以看出,制造AI污染源的,不仅仅是人为的“投毒”,还包括利用AI的“自我繁殖”,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。
这就产生新问题,我们在日常搜索过程中,是“全信”还是“辨识采信”?这需要对相关领域有较强的专业知识。
古人云,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,套在如今则是“尽信AI则不如不用AI”。AI说㊣到底,还只是一个工具,要想取代人类的大脑,估计很难。至少需要不断学㊣习,沉淀积累,而不只是整合功能。
当然,AI✅的发展势不可挡,但是㊣加强监管和治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,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了。